10/02/2018

莎木一代白金心得



前陣子買了PS4上的《莎木1&2代 合輯》,小時侯(沒錯,就是國中時),很喜歡SEGA系的主機,家裡有SS,所以對那時最新一代的DC主機非常有興趣,但家裡是不可能出現那種東西,所以都只能透過遊戲雜誌過過乾癮。也就是那時認識了號稱神作的《莎木》,光是看雜誌的敘述,就讓我對這款遊戲非常嚮往,做夢也沒想到的是20年後我竟然還能玩到當年的神作,真是令人意外。

但也就是這原因,讓我氣到不得不抒發一下心中的恨意。

差勁的移植

這次的PS4版只是單純的移植,而非重製,從網路上得知,中文版的移植是從「歐美版」而來,也因為這原因,在SEGA完全沒對品質的把關下,中文版的移植變成了一場難看的笑話。

有接觸家機的大概知道,在PS系主機上,台灣是依尋日本的還輯「O」是確認、「X」是取消,歐美則反之。《莎木》是遊戲史上率先採用「QTE」系統的遊戲,也驚艷了當時的遊戲界,而在這次的中文版移植確也敗在這套系統上。

遊戲中系統採用了台灣習慣的「O」「X」邏輯,但在畫面上卻是歐美原版,造成畫面上應該要按「O」實際上要按「X」。本來如果我就用著相反的去按也就算了,但這系統不知道怎麼回事,同一套「QTE」,明明是顯示「O」我按「X」卻能過,但下一次重來竟然又不行。這在遊戲過程中遇到「QTE」變成是猜謎遊戲,而且只能亂猜,完全無規則可循,玩到會令人腦羞。

低劣的翻譯品質

本人的日文程度很差,只有低空掠過的N4,但這次的《莎木》翻譯真真令人不敢恭維。根據網路上的說法,這也是來自歐美版的包,因為翻譯是英翻中,而不是日翻中。(這在台灣的中文版中似乎不是少數)

但我真的不太理解是日翻英時就有理解上的問題,還是英翻中的環節又出了什麼差錯,這次的中文版在翻譯的語意上,與原文其實有相當的不同,那不是還好我還聽的懂一點,如果對日文完全沒概念的玩家,對這款遊戲的理解又是另一個境界了。

舉個例來說,在日文裡「そうですか」可以是疑問句「是這樣嗎?」,也可以是表示理解的「原來是這樣」,要從語調或上下文去分別。但在遊戲中常常會亂翻,明明主角芭月涼回應的是表示理解,卻翻成疑問句,這已經破壞了原本的對話,最慘的是亂翻的頻率非常之高。

另外一個是遊戲的稱謂,對日本文化稍懂的人大概知道,日本人對他人的稱謂很在意。例如在遊戲中,主角芭月涼與女主角原崎望(應該是一代女主角吧)互相稱對方為姓氏,也就是芭月及原崎,但翻譯都被翻成涼跟望。

也許有人會覺得沒差,但這落差在兩人之間的互動,芭月涼用原崎稱呼時,表示他把對方當做朋友,但後面沒有加さん(中文可翻成原崎同學)又表示兩人的關係並不疏遠,因為兩人是幼馴染(中文可以翻做青梅竹馬或兒時玩伴)。而原崎望也是同樣稱芭月涼為芭月くん(芭月君),她也不是稱芭月さん,這中間的微妙體現了日本文化的特色。但如果是翻譯中一律用名去稱呼,是無法感受到兩人間感情是怎麼透過語言去表達。

優點

這麼氣的說了缺點後還是要說說優點。

我知道這是20年前的遊戲,所以畫質及操控都不會是我去在意的點。必須說的是這款遊戲在當年會得到高度的讚賞真的不是沒有原因的。

首先是開場動畫後,光是房間大量的環境互動就讓人夠驚艷,就算是現在的遊戲,要做出這麼多的物件互動,也沒多人願意去做。一個房間裡我可以打開80%的抽屜,還能放錄音帶來聽,置身當年絕對是令人嘖嘖稱奇的。
然後走出街上,只能透過筆記本的提示,與全語音NPC對話,這這,太厲害了,光是想到都令人感動到起雞皮疙瘩。

每個NCP在不同的事件或不同的時間點都會有不同的反應跟對話,而且也都全語音,雖然路人NPC對話略有重覆,但店家NPC會依據你對事件的理解程度,而有不同的對話,這會讓玩家有更強列的探索欲望,當然這款遊戲的步調是慢了點,也是因為它沒有一個明確的任務觸條件,只能用持續的探索去找出筆記本上的線索。

支線不算多,而且也是因為沒有明確的任務系統,所以很容易錯過,像開頭幫老婆婆的找住戶的任務我第一次玩就錯過時間,後面也不能再彌補。最後只好去找白金攻略才解掉。

劇情因為我只玩一代,王道走向,兒子幫死去的父親復仇。但我超在意的還是跟原崎望的感情,芭月涼你這個木頭……不過我暫時不會玩二代,因為《奧德賽》出了,希望屆時能透過更新把上敘的缺點改掉…

簡單來說,《莎木》我是很喜歡的,但敗在SEGA的移植跟翻譯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